好的,我来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,保持原意不变,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让内容更丰富一些。
---
在开始阅读之前,真诚邀请您点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以后我能持续为您推送类似内容,同时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。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!
——文|余生林
——编辑|t
众所周知,印度的恒河水极其肮脏。曾有我国一位网络红人挑战在恒河中洗澡,结果刚刚上岸不久便病倒了。实际上,只有那些常年生活在恒河岸边的居民,对这种水质才有一定的抵抗力。
展开剩余91%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恒河虽然被印度人奉为圣河,但经过多年的污染,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纷纷排入河中,使得不少外国人眼中的恒河简直成了一条“臭水沟”。更少人知道的是,恒河的最下游出海口实际上是在孟加拉国境内。
孟加拉国的人们不仅要面对恒河带来的大量垃圾,更要承受本国极高的人口密度和经济落后的双重压力,连卫生条件都比印度还要糟糕。街头女性随地大小便的现象,在当地已成为“常态”,本地人对此见怪不怪。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存在感极低、脏乱程度甚至超过印度的孟加拉国。
孟加拉国的环境问题远比印度严重得多,我们可以从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两大方面,深入了解其原因。
从地理因素看,孟加拉国位于南亚印度半岛的边缘,毗邻印度和缅甸两国。恒河流经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附近,最终流入海洋。孟加拉国国土面积并不大,仅约14.8万平方公里,还不到越南面积的一半。
由于处于恒河出海口,孟加拉国的地貌以冲积平原为主,平原面积占到全国85%。同时,该国大部分土地海拔极低,平均海拔不足10米。地理环境造就了孟加拉国遍布大小河流和洼地。
因此,每逢恒河水位上涨或国内大雨来袭,孟加拉国超过一半的国土极易被洪水淹没。
虽然孟加拉国国土面积不到越南一半,但其人口却远超越南。2022年孟加拉国人口高达1.71亿,而越南不到1亿,孟加拉国的人口密度高居全球前列。
一张火车车厢满满当当、挤满人的照片在国内广为流传,许多人误以为拍摄地是印度,实则是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开斋节期间,因为运力紧张而出现的“挂票”现象,相当于我国春运时期的车票紧张。
然而,超高的人口密度让孟加拉国在面对洪灾时显得力不从心。1944年,孟加拉国遭遇特大洪水,导致300万人丧生。1988年再次遭遇洪灾,约3000万人流离失所,成为难民,进而催生了大量贫民窟。
洪水的反复侵袭,严重阻碍了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。即便是在首都达卡,其发展水平仍远不及我国三四线的小县城。
洪水不仅对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,也极大破坏了孟加拉国的环境。
早年我国经济不发达时,一场大暴雨就能导致街巷积水,生活污物和各种垃圾随雨水淤积路面。居民外出只能踏过膝盖甚至大腿深的污水,浑身沾满污垢。
这种景象,实际上是孟加拉国的日常写照。在贫困长期笼罩下,人们只需勉强解决温饱,对身边堆积如山的垃圾早已麻木。
因此,印度污染严重的恒河水流入孟加拉国后,当地人并不会觉得河水有多脏。毕竟过去几十年,印度的经济和发展远超孟加拉国。
在孟加拉国境内,街头极少见到垃圾桶和公共厕所,但垃圾却无处不在。无论是达卡繁忙街道,还是各大港口,垃圾堆积成山,散发恶臭。
尤其在达卡的贫民区,垃圾堆遍布各处,空气中弥漫着腐烂垃圾的难闻气味。大量贫民依靠翻找垃圾为生,一座座垃圾山被他们日复一日地翻动,搜寻可用资源。
生存的艰难,让人们无暇顾及环境卫生。
发达国家如新加坡,街道宽敞整洁,法律严禁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,是全球公认最干净的国家之一。但像印度、孟加拉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,政府和民众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解决温饱问题,环境治理只能排在次要位置。
对这些国家来说,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似乎是不得已的选择。
多年前,我国出台政策拒收“洋垃圾”,大家或许有所耳闻。曾经我国是全球最大“洋垃圾”进口国,孟加拉国则排在第二位。
“洋垃圾”指的是含有一定利用价值的固体废料,通过海运低价运抵发展中国家。后者通过分类回收,许多废料能够再利用,反而比国内同类产品还要优质。
这不仅促进了就业,也推动了经济发展,因此孟加拉国对“洋垃圾”业务依赖甚深。
但问题在于,大量不可降解的固体垃圾堆积在国内。天气晴好时,这些垃圾堆如小山般矗立在人迹罕至之处,一遇大雨,就被洪水冲散,漂流到全国各地。
孟加拉国经济依赖外资企业,农业只占一小部分。发达国家纷纷将污染严重的工厂转移到亚洲,孟加拉国因此成为承接地之一。
为吸引外资,孟加拉国压低工资,剥削工人。许多工人每日工作超过十小时,却仅挣几百元人民币一个月。
目前,孟加拉国每天排放数万立方米工业废水入河,母亲河布里甘加河终年呈现漆黑色。
纺织品曾是孟加拉国最大出口产品,占全国出口总额80%左右,此外还有造船和拆船业。
首都达卡面积约360平方公里,仅为上海的1/17,却居住着超过1500万人口,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。主要交通工具依旧是人力三轮车和电动三轮车。
大多数居民挤在贫民区中,生活条件极其简陋。少数能进入外资企业工作的人,被视为幸运儿,尽管工时长,但地位远超普通百姓。对许多人来说,外企工作比我国公务员还“体面”。
其他人则靠做小生意、开三轮车或在河边摆渡为生。再差些的只能去垃圾堆翻找,那里对他们而言是“金矿”,翻一天能找到不少可卖的废品。
然而垃圾虽多,远不足以养活庞大的贫民群体。大量人靠偷窃为生,夜晚的贫民区如同“禁地”,外人一旦进入往往难以脱身。
截至2022年,孟加拉国依然是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,人均GDP仅2731美元,世界排名第134位。
孟加拉国的河水黑如墨,贫民区空气中弥漫着腐败垃圾的恶臭,但人们仍努力生活,尽力维持生计。
不同于我国许多人注重彩礼、房车等问题,孟加拉国婚姻成本极低。买个新娘仅需30美元,许多女孩甚至只有十几岁。
作为一个沿海国家,孟加拉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,按理说应是富裕国家。
事实上,早在16世纪之前,凭借独特地势,孟加拉国曾是亚洲富庶之地。
但随着西方列强入侵,孟加拉国逐渐衰落。18世纪中叶被英国殖民,资源被大量掠夺,邻国印度反而成为英国重点开发对象。
经过数十年的战争与动荡,孟加拉国被逐渐遗忘,甚至沦为偏远省份,鲜有人问津。
1947年,巴基斯坦和印度将孟加拉国分割,两国各管一半。其他国家奋力发展时,这片地区却因军队驻扎和对峙,无法集中力量发展经济。
直到1971年,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,次年孟加拉国才正式成立,开始现代化进程。
由于战争及地理条件,孟加拉国频繁遭遇洪水,港口设施不稳定,错过了全球化发展的良机,只能缓慢发展。
孟加拉国渴望像我国香港一样,打造国际港口,快速融入全球经济,但现实是洪水一来,港口即被淹,难以承担全球贸易。
农业因污染严重而难以发展,渔业也受限制。拥有海岸线却难以开展国际贸易,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,是亚洲的“吊车尾”。
无奈之下,孟加拉国开始依靠捡破烂维生,拆解报废船只成为重要产业。利用廉价劳动力,孟加拉国靠这项业务勉强维生。
拆船业极为危险,工伤事故频发,遭受国际社会非议。后来,孟加拉国还发展起造船业,努力提升工业水平。
以上就是孟加拉国近年来的真实写照。
达卡的贫民区人口密集,简陋的棚屋遇洪水台风多被毁坏。贫民区四周堆满垃圾,恒河和布里甘加河两岸也布满生活废弃物,河水呈现浓黑色。
世卫组织报告指出,孟加拉国是全球砷污染最严重国家,每年因砷中毒死亡人数不少于43万。
贫民区空气中垃圾腐败的腥臭随处可闻,路边乱扔垃圾、随地大小便极为普遍。
30美元买媳妇不是谣言,而是底层生存现实。虽然法律规定了婚龄,但多被忽视。女孩父母因贫困需要钱改善生活,有钱人也乐意用低价买小妾。
贫民区的女孩十几岁就早早出嫁,幸运的当正房或二房,倒霉的可能沦为三房四房。
电影《何以为家》里父母卖女儿的剧情,虽然发生在黎巴嫩,但类似情形在孟加拉国这样贫穷国家十分常见。
孟加拉国因地理条件限制,农业和渔业均难发展。达卡街头,卖菜的、小贩、三轮车夫、拾荒者以及卖花者混迹其中,大家都在努力谋生。
但许多人贫穷,主要是因为找不到稳定的生计途径。孟加拉国儿童从小生活在遍布垃圾的环境中,黑水河里嬉戏。偶尔遇到外国游客愿意施舍,才有机会改善午餐质量。
对外界而言刺鼻的垃圾气味、令人不适的环境,对当地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,他们关心的只是下一顿饭能否吃得饱。
近年,孟加拉国引进了不少外资工厂,也包括中国企业。由于少有人愿意“带他们玩”,孟加拉国积极响应我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成为南亚最支持中国的国家之一。
或许未来十年、二十年,随着经济逐步好转,孟加拉国会开始重视环境保护。
——潘云召,《孟加拉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》,《东南亚南亚信息》18 (1999)
——李建平等,《孟加拉国环境竞争力评价报告》,2023-08-02
---
如果需要,我还可以帮你调整语气或者重点哦!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官网-专业配资开户-配资知识网站-10倍配资十大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